第116章 语录考核(下)(1 / 2)

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开篇便是以六位古圣贤,舜帝、殷商名相傅说(yue)、商周大臣胶鬲,齐国相爷管仲、春秋楚国宰相孙叔敖、被秦穆公授以国政,被称为“五羖大夫”的百里奚。

这六人,不管是哪一位,在人生中都充满了波折与磨难,人生跌宕起伏不平。

孟圣的《孟子·告子下》以这六圣贤为开端,告诉世人,人生是充满了磨难,充满了波折的。

然后又以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……”

引出了要想都成为这六位圣贤一样,把重任降临在你的身上,一定先要使你心意苦恼、筋骨劳累、使你忍饥挨饿,身体空虚乏力,让你每一行动都不如意。

只有这样来激励你的心志,使你性情与意志都更坚韧,增加你所不具备的能力才能成功。

这是最励志的一段话,领悟到的人,忍受得住,承受得了折磨,最终都会有一番作为。

李白落笔写下这一段,作者孟子,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还剩下两道题。

第三题:言必有主,行必有法,亲人必有方,虽然解释意思容易,但要想知道他的真正出处,这可就难了不少人了。

刚巧,李白前几日看书正看过《大戴礼记·曾子立事》

这是曾子立事所言,意思是让人说话要有理据,行事有章法,有准则,亲近人一定要有道理。

这刚巧就被李白看过,不然李白这题还真不容易答上来,毕竟圣贤语录那么多,也并不是什么都能记得一清二楚的。

第三题写下意思,写下出处,李白看向第四题。

第四题,这就有点难了。

难的不是理解这题材的意思,难得是怎么用正确的方式来形容孔圣做错事情。

肯定是不能用言语指责圣贤,又不能直接说圣贤做错了。

毕竟在王者大陆,对这些上古圣贤的话,大家还是报以最敬仰的心态去对待的。

而儒士们更是把这些圣贤当成心中的敬仰,十分的敬畏他们,不允许任何人抹黑这些圣贤。

所以第四题,容易解释,但难以表明其中意思。

其他人倒没有那么多想,直接落笔写下孔子以貌取人,不料失去了可造之材子羽。

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,孔子有很多学生,其中有一名学生叫子羽。

子羽因为长得很丑,不受孔子待见,冷落了子羽。

而有一名叫宰予的学生,能说会道,长得相貌堂堂,深得孔子喜爱,对其颇为上心教导。

宰予经常在孔子面前说子羽如何如何的不好。

导致孔子对子羽越看越不顺眼,子羽无奈只能退学回家自我钻研学识。

子羽是一个很热爱学习和喜欢独立思考的人,他离开孔子后,经过了他自己的努力学习,拼搏上进,成为了一名很著名的学者。

很多青年慕名来他门下求学,他的名声也在诸侯之间传了开来。

而跟在孔子身边的宰予,虽然能说会道,在齐国当上高官,但最终却也是因为他好吃懒做,与人谋反,终被齐王所斩杀。

眼看着两名学生有着不同的命运与未来,孔子很感慨,对人说:“吾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”

听闻宰予死去后,也感慨着对人说:“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。”

从这两段话,孔子告诉了世人,不能以一个人的言语来判断一个人的未来会不会有前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