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章(1 / 2)

簪缨问鼎 捂脸大笑 2265 字 27天前

转回后室,梁峰喝完绿竹奉上的茶汤,轻轻舒了口气。今天的操练效果相当不错,也多亏了那两个蠢货,竟然想在眼皮子底下偷懒,收拾起来真是毫不费力。奕延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,不但考虑到了路线设定,而且眼毒手狠,毫不留情。这才是他最需要的教官品质。

正因为这种接近现代化部队的特殊操练方式,梁峰并不怕有人捣乱。只要坚持上几天,那些顽劣的、懒惰的、胆小的,自然会被淘汰出队伍。剩下的,就是他想要的兵种了。也不知这次能不能留下四个伍的种子?

“郎君,阿良求见。”绿竹上前禀报道。

有什么消息了?梁峰道:“招他进来。”

进门后,阿良立刻禀报道:“郎主,昨日田宾客约了织坊的吴匠头和陶坊的江匠头,在他房内说了一个时辰的话,似乎还喝了酒。”

梁峰淡淡一笑:“吴、江二人为人如何?”

阿良犹豫了一下,答道:“吴匠头有些好色,织坊不少织娘都跟他牵扯不清。江匠头人还可以,就是有些奸猾。”

毕竟是同一个田庄出来的,阿良的回答应该选择了略显保守的说法。对这答案,梁峰不置可否,点了点头:“我晓得了。”

这下可让阿良分不出轻重了,郎主这是想如何处理呢?思索了下,他斗胆问道:“郎主要招他们过来问话吗?”

“不必,先看看吧。”梁峰确实没有立刻清算的想法,现在他手上根本没人,如果因为田裳先把四坊搅得天翻地覆,反而得不偿失。不如先看看这群人的打算。

这话说的有些深藏不露,阿良头上也见了汗。他总觉得从潞城回来后,郎主就变得厉害的许多。也是,人家祖上可是九卿之一的大官,若真耍起心思,他们这些小人物又怎么可能应付的了?

发现阿良神色紧张,梁峰笑笑:“这次差事你做的不错。把库房里的东西清点好之后,你要留意一下田庄的动向,尤其是关注旱情对庄户的影响,回来仔细报给我听。”

这是信任他,要委以重任啊。阿良的心神立刻定了下来,大声道:“小的一定好好去做。”

“善。你且去吧。”

挥退了阿良,梁峰觉得心中那股烦闷又起来了,似乎有一股火憋在心口,让他坐立不安。明明事情进展的挺顺利啊?迟疑了片刻,他开口道:“绿竹,扶我去书房。”

找些事干总归会好点,这个壳子的原主似乎只学过些经史类的东西,脑袋里除了乱七八糟的诗篇,根本没有任何有用的资料,还是要恶补些东西才行。

书房也在主院内,位于向阳一侧,分里外两间。外间可以待客办公,内间则是满满三墙的藏书。在这个竹简尚未彻底消失的年代,书也是代表身家的一种象征,莫说收藏,就算想要抄录几本,也麻烦的要命。因此但凡士族,都要有自己的书库,书籍越多,就越证明其底蕴深厚。梁家既然能出一个大司农,在这上面还是保持了诗书传家的根本。

走进书房后,梁峰四下打量一番,这里似乎天天有人打扫,桌面整洁,书架上灰尘也不算多,可见主人对书籍还是相当呵护的。梁峰吩咐绿竹去磨墨铺纸,自己则在书架前晃了一圈。

梁家的书多,但是最多的还是各类经史。儒家经典就不用说了,“注”、“疏”的版本也数不胜数,早年的简牍都已经磨的明晃晃,还有纸抄的新书放在旁边。旁边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和几卷明显是讲述道家丹药的竹简也经常翻阅,清楚明白的展现了梁家前几任家主的阅读倾向。

这些东西,梁峰自然毫无兴趣。绕过当中的书架,靠边的则是一些历史类的书籍,几卷《太史公书》,大略翻翻看起来像是《史记》,还有几卷游记或是生物学类的异物志。《九章算术》也有,早就落满了灰尘。一直走到角落,梁峰才发现了一卷《太公兵法》。

这可是兵书了啊!没想到梁家竟然还有兵书?梁峰有些喜出望外,赶紧又在同一层翻找了一遍,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、《司马法》都有,《孙子兵法》还是疏注版的。看看竹简的编线,这恐怕是很多年前的旧物了,应该是梁氏的家祖梁习传下来的。那毕竟是个当过二十年刺史的牛人,藏些兵书也不出奇。

虽然不如《纪效新书》来的实用,但是兵书这种东西,还是多多益善。梁峰又提起精神,仔细检查了一下那几架不怎么翻阅的书简,从中找出了两卷关于农学的书籍,回头也要一一看过才行。

也是手头实在没人可用,否则他一个从事刑侦的,何必看这些东西?

心底暗自苦笑,梁峰走回书案前,除了《金刚经》以外,其他能记住的东西也要写出来,省得以后忘个干净。正思索着有什么东西值得记录,门外传来了一阵轻快的脚步声,绿竹走了进来:“郎君,小郎君来请安了。”

自从昨天那档子事后,梁峰就让梁荣改成八|九点问安了,小孩子就该多睡会儿,醒了吃个饭,消消食,再来应付这种虚礼。

“父亲!”今天梁荣精神多了,依旧那么故作沉稳,只是步速略快,都快赶上小跑了。

看着那张红扑扑的小脸,梁峰笑道:“荣儿吃过饭了吗?”

“孩儿吃过了,还练了三张大字!”梁荣赶忙答道。

“真乖。这边坐,给为父说说,你的学业如何了?”跟孩子谈学习,是个永不过时的话题,梁峰随口问道。

梁荣果真来了精神:“孩儿刚刚背熟了《孝经》!”

看着梁荣闪烁着“考我考我”的期待眼睛,梁峰吞了口唾液。就前任残留的那些记忆,他勉强还能记得些经书内容,但是《孝经》实在读的太早,根本就没个囫囵印象,如何考校别人?而且四岁背完《孝经》,这学业进度是快还是慢?完全没有概念啊!

堆出些温文笑意,梁峰颔首道:“不错,开始学《九章》了吗?”

梁荣小脸立刻有点垮:“还没学到诗……”

等等,《九章》跟诗有什么关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