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□(4)(1 / 2)

簪缨问鼎 捂脸大笑 1754 字 25天前

只一个月, 王敦大军就攻入石头城。此处乃建邺西边要塞, 距离王城只有半步之遥。司马睿大急, 招刘琨、戴渊、刁协等出兵征讨, 却一一被王敦击溃。眼见六军不敌, 天子束手无策,王敦却未立刻开拔进驻建邺,而是固守石头城,纵兵四方掳掠。朝中百官惊骇, 纷纷溃逃。

眼见没法,司马睿只得向矮下身姿求和, 并派王导前往劝说。

兄弟二人再次相见,早已不同往日。

“那司马小儿已有除我琅琊王氏之心,茂弘你还要护着此人吗?”王敦见到王导, 就是满心怒火。

之前他上书为王导辩驳, 司马睿根本就没有听从的意思, 反而还任用庾亮等亲信。也正因此,王敦才下定决心攻打建邺。现在可好,司马睿都已经无力支撑了,他这堂弟竟然还来说项。难不成他把司马氏看得比自家还重吗?

看着恼怒的堂兄,王导只是轻叹一声:“阿兄此刻攻下建邺,夺取王位。就不想想,来日会不会有人如此对我琅琊王氏吗?”

这话倒是说的王敦有几分无言。是啊, 他们兄弟是拥立司马睿的功臣, 现在只是几年, 就有了篡位之心。来日自家登上王位,又要有多少人虎视眈眈,惦记着谋反呢?

见王敦把话听进去了,王导又道:“阿兄总以为九五之位贵不可言,殊不知现在是何年月?说不定将来北军南下,第一个交代性命的,就是座上之人。况且南北之争惹人烦忧,黔首困顿,频频作乱,国库更是早已见底。夺了这王位,真能让琅琊王氏兴盛吗?怕是最后,连个全尸都留不下。”

这话说的入情入理,然而王敦恨恨骂道:“若是就此退让,那司马小儿会饶了我等吗?待到你被逐出中枢,我被夺了兵权,我王氏不仍要任人宰割?司马睿不能再留!换个皇帝,也好过今日!”

王导面无表情,突然问道:“阿兄比宣帝何如?”

这不是否认,也非赞同,只是点出了一个人。晋宣帝司马懿。

就算司马懿天纵奇才,野心勃勃,却也从未在生前做出什么。正是这份隐忍,才让司马氏取代了曹家江山。而现在王氏已经能同司马氏“共天下”,何必亮出刀槍,把自己置于不利之地呢?

王导可是一等一的清谈名士,辩才无双。短短一句,说的王敦竟然犹豫起来,沉吟许久,他才道:“今日不比前朝。中原沦丧,王都南迁,肯依附司马氏的,远不如当年曹氏。那梁贼都敢在北地立国,不知惹了多少人心变。我怎敢轻忽?”

这话也不算错。如今南地鱼龙混杂,还不知多少人心怀叵测。只是一个赵国,就让司马氏的江山摇摇欲坠。这时候,若真退却,能保住琅琊王氏的地位吗?

王导却寸步不让:“操切行事,终成祸患。”

盯了堂弟半晌,王敦终于松口:“也罢。我可缓上一缓,但是丞相之位,定要拿在手中。”

只要王敦肯退这一步,事情就好说了。王导也松了口气:“我这就归朝,回禀陛下。”

司马睿会答应吗?这问题,不在兄弟两人考虑之中。琅琊王氏是不会放权的,至于怎么个夺法,还要细细分说。

几日后,朝中传来旨意。司马睿封王敦为丞相、江州牧,加封武昌郡公。见天子让步,王敦施施然领兵入京。随后下令杀戴渊、周顗、刁协,又把刘琨驱到了交州。一时间,晋国朝堂风雨飘摇。面对此等刚愎权臣,不少人开始思索后路。

“又有人献城了。”翻开奏折,看到这消息,梁峰微微一笑。

王敦作乱,着实让晋国大为震动。靠近淮水的数座城池,也不再鼠首两端,选择投靠大赵。

实在是别的没法子了。王敦这个权臣的出现,让诸世家看清了眼前境况。琅琊王氏的声望,已经盖过了司马氏。若是王敦真的篡位登基,曾经投效司马氏的人,难免要遭到清洗。那些迁往北地无处可逃,或是本就植根江东的士人也就罢了。家在淮水两岸的,就必须尽快下定决心。

一边是开疆辟土,收复失地;另一边则是内乱不休,权臣当道。要如何选,还用多说吗?因而近日献城投降就成了主流,连带渡江而回的百姓,也多出了三成。

至于王敦造反,历史上应该没成。但是换到这个时空,还真不好说。毕竟有他这个“榜样”在,原本的“异心”恐怕也要壮大,把江东搅成另一番模样。

这才是梁峰最希望的结果。南征是迟早的事情,但是越晚越好。北方不但要平定,还要积攒足够的实力,才能举兵南下。他想打的是灭国战,而不是另一个赤壁。

因而比起来,对现在的战略而言,蜀地都比江南要重要不少。不过蜀地所在的益州,如今正被氐人李特占据,也不是很好打。还是先把周边地区平定之后,再徐徐图之吧。